在歐美地區,每逢到了週末,一般人都習慣在早餐與午餐之間的時間才進食,於是索性將早餐(breakfast)和午餐(lunch)合拼成brunch,份量比平日的早餐多一點,其中一款經典的brunch就是eggs benedict。
 
Eggs benedict源自美國,在台灣翻譯為「班尼迪克蛋」。關於它的起源有幾個不同的版本,最有名的是1967年十一月刊登於紐約時代雜誌的版本,據說於 1880年,位於紐約的Delmonico餐廳,主廚Charles Ranhofer,跟據Benedict太太的建議,以英式鬆餅、火腿、水煮蛋以及荷蘭醬,為他們夫婦二人製作了特製的早餐,並且以他們的姓氏來命名。
 
傳統的Eggs benedict,主要材料是英式鬆餅(English muffin)、水煮蛋或稱水波蛋(poached egg)、火腿或加拿大煙肉(Canadian bacon),以及荷蘭醬(hollandaise sauce)。水波蛋必需用新鮮雞蛋,才能做出溏心又美味的蛋黃。美國人對於選用豬背肉做的煙肉,稱之為加拿大煙肉,並非源自加拿大的意思。此外,荷蘭醬是影響eggs benedict好吃與否的關鍵。荷蘭醬是類似蛋黃醬的一種醬汁(蛋黃醬使用植物油和芥末,而且無需加熱),將蛋黃以攪拌器攪拌,然後加入檸檬汁、胡椒粉、鹽,再慢慢倒入加熱煮融了的牛油,保持加熱狀態並且攪拌至厚身,約四分鐘左右就完成了荷蘭醬的製作。
 
在英式鬆餅上面放上火腿或煙肉,然後加上水波蛋,最後淋上荷蘭醬,伴以蘆筍或炸薯條,就成為了eggs benedict。除了傳統的eggs benedict之外,也有配以不同餡料的變種,像以煙三文魚代替煙肉的Eggs Royal、以菠菜代替煙肉的Eggs Florentine、烤過的煙肉配以蕃茄的Eggs Blackstone等等,同樣很受歡迎。
 
看似簡單的製作,其實得花點功夫才會好吃,不然把半生熟的水波蛋變成全熟蛋;用一塊芝士代替了美味的荷蘭醬;最後就會變成麥當勞的Egg McMuffin了。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深藍經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