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那天訪問完 Sony 之後,小薑多少對接下來的評測抱著一種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。在知道 Sony 為了 Vaio Z 投入多少心力之後,萬一評測結果不理想,那真的會是一件很令人難過的事。在幾天的等待後,期待已久的 Vaio Z 終於寄到了癮科技總部...

外觀



這一批發表的 Vaio 其實都擁有相當一致的設計語言,在這一點上,可以說是和稍早發表的 Vaio TZ 系出同門。Vaio Z 最醒目的特色,就是它的開關-電池-充電孔-轉軸一體化設計,轉軸的一側是開關、另一側是充電孔,在美觀的同時,充份地利用空間。



為了配合轉軸一體化的設計,Vaio Z 的電池是用「轉」出來的,而不是滑出來的,事實上有比較牢固的感覺。電源開關雖然裸露在外,但 Sony 有小心地設計,讓螢幕在閤上時無法開機。



除了轉軸的部份之外,Vaio Z 的一切都在「輕」、「薄」兩個字上面打轉。搭配預設的 6-cell 電池,Vaio Z 的重量約略在 1.5 公斤左右,據 Sony 說,是「市面上最輕的 13 吋筆電」。小薑沒準備要挑戰這個說法,只是小薑自已的 14" 筆電也是這麼重而已 XD。無理取鬧的抱怨放一邊,1.5kg 真的不重,特別是搭配它 2cm 厚的厚度,是一台可以帶到任何地方去的隨身機器。



日本版的 Vaio Z 有很漂亮的天板(A 面)花樣,不知道台灣有沒有可能會有 ._.

I/O、週邊

依往例,先來看一看四面的 I/O port:


左側:電源插孔、RJ45(保護蓋下)、ExpressCard、RJ11(保護蓋下)、USBx1、IEEE 1394、Mic、耳機



右側:光碟機、HDMI、USBx1、VGA



正面:MS 讀卡機、SD 讀卡機(上下疊在一起)、無線網路硬體開關

第一個比較可惜的地方,是 Vaio Z 只有兩個 USB port。小薑自已是一台只有兩個 USB 的筆電的擁有者,因此深知兩個 USB 真的有點不太夠。特別是兩個 USB 放在機器的兩側,接某些比較耗電的 USB 裝置可能會有麻煩。所幸 Vaio Z 有一個 ExpressCard 插槽,無論是插 3.5G 網卡還是接額外的 USB,應該都能有點用。Vaio Z 同時有 MS 和 SD 兩種讀卡機也是比較異數的(大部份非 Sony 的筆電都是做在一起的)。



Vaio Z 的 HDMI 可以同時輸出影像和聲音,只要把 HDMI 插入就會自動將兩者都切換成 HDMI 輸出,接電視變成完全無腦的自動化過程。



Vaio Z 的鍵盤很多人說是抄 Apple 的。事實上 Sony 最早在 X505 上就已經試過這種一個一個小島的按鍵,之後也一直不時地端出來回鍋一下。Vaio Z 的鍵盤好不好打,小薑這裡幾個試過的人回覆起來答案蠻兩極的 -- 有些人說這樣一顆一顆地分開不容易誤按,也有人說按鍵變小顆了觸感很怪。小薑自已很喜歡它的觸感,但這種事情蠻主觀的,買之前還是試一下比較好。



Vaio Z 鍵盤的另一個特色,是它犧牲了幾個按鍵(Home、End、PgUp、PgDn 變成要按 Fn 鍵才能打),讓 Backspace、\、Enter 和 Shift 變得超級大。這麼做究竟是優點還是缺點見仁見智,小薑自已因為常打文章,會比較習慣有這幾顆獨立按鍵。



在鍵盤左上方有兩顆小號的快捷鍵 S1 和 S2,可以設定成靜音、調亮度、或是諸多 Vaio 設定中的一種,也可以設定成應用程式的快速啟動鍵。再上面一點點是效能模式的切換鍵,下面有更詳細的說明。

螢幕



Vaio Z 的螢幕值得特別提出來談一下,因為整台 Vaio Z 基本上都是繞著螢幕在設計的。和一般寬螢幕筆電的 16:10 不同,Vaio Z 是 1600x900 的 16:9 比例。據說早期之所以推出 16:10 比例的螢幕,是為了「在 16:9 的畫面之下,有空間放播放控制」。誰知道最後所有人都是用全螢幕在播放,所以上下就會出現討厭的黑邊。原生 16:9 的螢幕就解決了這個問題,還順便帶來了一個附加好處 -- 機器本身可以做小一點 -- Vaio Z 和 Vaio SR 寬度一樣,但深度少了兩公分左右。900 的垂直解析度比一般桌電的習慣(1024/1050)略少,但差距不大,反而是 1600 的水平解析度非常壯觀,畢竟一般寬螢幕筆電 15.4" 的都不見得有 1680 的寬度。

p.s. 螢幕上顯示的圖是在小薑在辦公室拍的喔~

效能

Vaio Z 是小薑評測的第一台 Centrino 2 筆電,因此難免有很高的期待,但 Vaio Z 的表現不僅完全達到小薑的想像,甚至還超過不少 @@。在左上角有一個 Stamina 和 Speed 的切換鍵,在 Stamina 模式下, Vaio Z 只用內建顯卡,而切換到 Speed 時,則改用獨立顯卡。除了顯卡設定之外, Windows 本身的電力控制也被綁在這個控制裡,所以可以在切換到 Stamina 模式時,同時將 Windows 也設成「省電」模式。




在 Stamina 模式下,Vaio Z 表現得和低電壓筆電類似,非常地安靜、省電,放著不動(寫 Blog)的時候核心溫度可以低到 32 度左右(室溫約 27 度)。但即使是低電壓模式,PCmark 和 3Dmark 的結果都還不算太難看,PCmark 有 1924 分,3DMark 則是 436 分,看得出來 Intel 內建的 GPU 實在沒什麼長進。




開到 Speed 模式時,Vaio Z 的威力才真正顯示出來,PCMark 4713 分和 3DMark 1818 分。3DMark 分數稍微被拖下來,當然是因為獨立顯卡採用的是 9300M GS 而不是中階的晶片,但基於散熱和體型的考量,應該是可以理解的。PCMark 分數則是毫無問題地可以執行絕大部份的工作,包括 1080p H.264 影片的播放。

電力

和效能相對應的,就是電力了。電力上 Vaio Z 採取的原理是用不到的就關,因此其實不用對它有太多的監控,它自已就能試出最省電的配置來。最基本的上網使用(Stamina 模式、WiFi 開、螢幕亮度一半)可以跑 6h 10m 左右,但同樣的模式,把 WiFi 關掉,大概多擠 20m 的電力出來,沒有差很多。同樣模式,但關掉 WiFi,改在 ExpressCard 埠裡插一張 3G 網卡,大約是 4hr 的電力,但一切到 Speed 模式,就只剩下 2h 30m 左右而已了。播 1080p 影片(只有在 Speed 模式下才播得動)時,電力則只夠 1h 40m 左右,不插電恐怕播不播得完一部電影恐怕都難說。所以 Vaio Z 省電的祕訣在於關掉不必要的東西,並不是說真的有什麼神奇的辦法讓電量爆衝。

結論

如果要用一句簡單的話來形容 Vaio Z 的話,或許武田信玄老兄借用孫子兵法的那句「疾如風、徐如林、侵掠如火、不動如山」是最佳的形容詞了。靜則電力可以輕易撐過六小時,動則播 1080p 影片,甚至打點簡單的遊戲都不在話下。唯一能說可惜的,大概就是 Sony 一貫不親民的售價了吧!75000 台幣的售價將它直接放到了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,但如果你正準備好了這麼一筆預算來換筆電,那 Vaio Z 絕對是一個讓你不後悔的選擇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深藍經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